
詩課作業剛剛以“暮秋”為題作業吟詠,多數作者都在贊賞秋景,借以抒發情懷!抖L波•晚秋抒懷》則一反常態,全然不把楓紅若春看在眼里。也難怪,此刻詞人正心煩意懶,那原因,竟然是豬肉價格居高不下,害得他連喝酒的心緒也大受影響。
“半日清閑也杜門,年來景物不消魂。”心情欠佳,看什么都不太順眼。即便難得清閑,亦然閉門不出,感覺身邊景色再好,也難以引起自己的興致。
“片葉隨風來叩牖,眉皺,秋音那有逼人聞。”獨坐書房,卻有隨風飄落的秋葉來敲打窗子,你煩不煩那,即便你秋色壯美,豈有逼迫人前去欣賞的道理?
“懶向楓山拋老眼,煩倦,莫將紅影看成春。”因為心緒煩惱,再好的景色我也無暇顧及。你秋色無非就是秋色,難道你有幾處紅葉,就可以冒充春天了嗎?
“欲去市朝詢肉價,還罷,一壺殘酒佐青芹。”幾天來豬肉價格一直很高,今天早上價格有所下降嗎?要不我到早市上打聽一下吧?唉,算了,炒盤芹菜,將就著喝點消愁老酒罷!
這詞,讀來平實親切,恰如一個心情糟糕的老者跟晚秋,跟“紅影”的對話。聽人說,動詞乃“詩眼”。煮石堂主,大家也,對“詩眼”的關照可謂老辣獨到。一個“叩”字,將一片樹葉賦予了生命。這樹葉仿佛在挑逗詞人:“這么好的風景,關在家里干什么,出去走走吧!”真是一字千金!詞人受到打擾,先是眉頭一“皺”,接著反問:“怎么,要‘逼’我去看你秋天的幾片紅葉嗎?”這一“皺”一“逼”,使人與自然的對話變成了人與人的對話,且活靈活現地呈現在讀者面前,不能不令人拍案叫絕。同樣,下片的“拋、看、詢、罷、佐”,也都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詞常被人形容為“小家碧玉”。她也關注現實,但往往著眼于普通人身邊的花花草草,柴米油鹽。真所謂“細微之處見精神”,你看,一個“肉價”,竟把全詩寫活了,讓人欣賞詞作之余,也不由得關注起物價來。短短的一首“定風波”,給人留下無盡遐思。
附:定風波•晚秋抒懷/煮石堂主
半日清閑也杜門,年來景物不消魂。
片葉隨風來叩牖,眉皺,秋音那有逼人聞。
懶向楓山拋老眼,煩倦,莫將紅影看成春。欲去市朝詢肉價,還罷,一壺殘酒佐青芹。
—— The End ——
趙長生 1950年生,網名快板老趙,也是古詩詞愛好者。
